第859章 第五大发明_重生:我的80年代
笔趣阁 > 重生:我的80年代 > 第859章 第五大发明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859章 第五大发明

  第858章第五大发明

  轻快的脚步声回响在中关村科技大楼五楼,陈春仙实在无法抑制自己的情绪,空气中倘若有一个旋律传来,他便能翩翩起舞。

  受他影响,李建昆也有种哼小曲的冲动。

  咔咔!

  特制的实木大门被推开,陈春仙领着李建昆走进一间秘密中的秘地。

  目前除了这层不对外开放的楼层内、签署过保密协议的工作人员外,无人知晓,此地静静“躺”着一个世界第一。

  “看!”

  陈春仙激动抬手:“四代光刻机!”

  纯白色调的房间居中,有一台体积不小的机器,规模是华夏硅谷公司一年前出品的三代光刻机的近两倍,像一间小房子。

  三代光刻机叫作“扫描投影式光刻机”。

  这小子说懵的……

  那么,老陈说这是全世界第一台第四代光刻机,大抵上没毛病。

  直到第五代EUV光刻机的问世。

  不在技术上有革命性的创新,无法突破。

  在前世,它统治这个领域的时间接近三十年。

  反之,如果没有这道灵光乍现,一个小小的问题,或将困住一个科学家一生。

  “华夏硅谷公司没启动光刻机项目之前,我国的光刻机水平,距离世界领先,大约有五年时间。”

  老陈扬起嘴角:“甩他们二里地,其实,也没那么难。”

  四代尽管只多两个字“进步”――进步扫描投影式光刻机,但它却是最具代表性的光刻机产品。

  “牛!”

  这台光刻机已超出李建昆这个键盘侠,能够看懂的极限,他只能通过键盘侠的知识来判断,如果达到了这种最小工艺,那么它确实是台正儿八经的四代光刻机。

  科学研究,许多时候关键性的进展都来自于灵光乍现,好像被苹果砸中后的牛顿,悟出万有引力。

  李建昆却知道,这一年来,老陈回家过夜的次数,不超过十次。

  你猜怎么着?

  陈春仙不是没问过他咋想到的。

  “我说过,再给我一年时间,我必定赶上他们。”

  暂时没有消息。

  可行!

  要知道,他家没几步路,从科院离职后,置了套宅子,就在中关村。

  他们在研发第四代光刻机时,对于怎么样来突破三代光刻机的桎梏,一筹莫展之际,是建昆提醒:尝试使用一下193nmArF激光光源。

  三代光刻机的最小工艺极限是130nm。

  坦率讲,陈春仙怀疑过,他可能是外星人……

  “别别别。”李建昆怕他又问东问西,赶紧岔开话题,绕着四代光刻机一边转着圈圈,一边作了解。

  建昆给他们的还不是灵光乍现,而是或许唯一的标准答案。

  不过,他似乎真没觉得辛苦、劳累,全身心投入,乐在其中。

  “不。”李建昆说,“你超越了他们。”

  李建昆递给老陈一大拇哥,得亏他有点心理准备,始终关注着华夏硅谷公司这边光刻机的研发进度,否则陡然得知这个消息,难免要一蹦老高。

  陈春仙当时极其惊诧,没想到建昆连激光都懂。

  “最小工艺推进到了多少?”

  我信你个鬼!反正吧,陈春仙发觉他越来越看不穿建昆,这人根本无法用言语来度量――

  只有老天爷才知道,彼时实验室里,包括他在内的所有研究人员的震惊。

  反正没有头绪嘛,抱着试一下的心态,他们听取建议,使用上193nmArF激光光源。

  李建昆早评价过,老陈是一位难得的科研天才,却不适合做一名企业家,实验室才是他的领域和地盘,他的乐土。

  “这台机子虽然是我带着团队干出来的,但我不敢说是我创造了它,建昆,首功还得颁给你呀。”

  陈春仙的表情颇有些复杂。

  “80nm。”

  阿麦斯是八十年代哪一年推出的第四代光刻机,李建昆脑子里没有精确的信息,可以肯定的一点是:

  老陈单手叉腰说:

  “去年,我们制造出第三代光刻机,就技术层级来讲,已经和世界领先持平,仅仅是在尖儿尖儿上,有那么一丁点落后。

  这个逼他要装,只能给他装去……

  不似人类。

  在此之前,无论光刻机技术如何发展,都是在第四代的基础上不断精进。

  良久,二人又站在一起。

  陈春仙问:“现在要公开吗?”

  他有些顾忌。

  就公司、个人和团队而言,他当然希望公开,那会收获无与伦比的荣誉。

  但他又担心公开之后,引起某些国家的嫉妒和不满,从而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,比如在涉及光刻机的相关产业,实施更严苛的技术禁运――

  建昆在特区搞芯片全产业链,这与他还息息相关。

  “你以为我们不刺激他们,他们就不搞我们了?某些宵小亡我中华之心,始终不死。”

  李建昆抬起右手,用力握成拳头。

  “只有强者才有尊严和权利。”

  “公开!”

  陈春仙咧嘴笑道:“就喜欢你小子身上这股天不怕地不怕的劲头。”

  一日后,一份标题为“我司制造出第四代光刻机,技术水平达到世界第一”的文件,递交到科协。

  ……

  ……

  中关村科技大楼张灯结彩。

  一楼大门头上,拉起一条大横幅,上书大字――

  【热烈欢迎科协及上级领导莅临参观和指导】。

  上午十时许,六辆由吉普212、桑塔纳和红旗组成的车队,在大楼门外停下。

  李建昆和陈春仙作为华夏硅谷公司的两位创始人,来到门口迎接。

  领导们比他俩还热情,夸奖表扬声不断。

  来到五楼,当看到第四代光刻机实机后,科协领头的周主任,连说了三声“好”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63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63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