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七十章 要裁军,先建军,做最坏打算。_人在大宋,无法无天
笔趣阁 > 人在大宋,无法无天 > 第二百七十章 要裁军,先建军,做最坏打算。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二百七十章 要裁军,先建军,做最坏打算。

  但天下的官员不会越杀越多,如果把查贪腐常态化、精细化、长效化,那么腐败的官员只会越来越少,而且就算有,也远不如刚开始那么肥硕。

  天下的国营榷场也是有数的,总有一天会卖完。到时候没有国营资产可以卖,那还能卖什么东西填充国库呢?

  难道大量挪用银行交子铺里的钱?

  这东西只能顶一时急需用,如果大量挪用的话,只会造成经济崩溃,物价暴涨,从而让国家处于崩溃边缘。

  即便赵骏开拓了五大贸易路线,可在宋朝这个时间点,市场就那么大,蛋糕就那么大,生产力就那么大,更甚至还有交通限制。

  和大宋贸易的50多个国家,除了周边西夏、辽国、大理、吐蕃、日本、高丽等国家以外,其余中东乃至非洲的那些国家,受限于交通,贸易额就这么点大。

  而且市场总有饱和的一天。

  因此有一点吕夷简说得没错,那就是长时间入不抵支,总有一天国库要完蛋,朝廷无钱可用,最终造成工资发不下去,国家濒临崩溃。

  归根到底,哪怕这段时间国库还算有些存余,内帑也有不少存款,奈何大宋要花钱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。

  发工资、建学校、修水渠、挖运河、做研究、搞治理、造火器都要钱。

  长此以往,只会让中央不断羸弱。

  这就好像脑袋里面长了颗瘤子,原来这颗瘤子不断地吸食人的营养,导致人越来越虚弱,虽然不致命,却让这个人长期处于病危状态。

  而现在通过调养身体,让药物和食物多化作营养,既补充了这颗瘤子需要的养分,也慢慢让人的身体变得健康起来。

  可这颗瘤子一直在这里,就一直是个隐患。

  一旦这个人把买药和食物的钱花完,没有钱再治病的时候,这颗瘤子就会爆发,成为要伱命的绝症。

  所以趁着手里还有钱,趁着现在身体稍微恢复不少,早点做手术,将这颗瘤子除掉。

  这就是赵骏的打算。

  原本他是想着再过几年,等国内的民生安稳下来,真正来到一个仁宗盛世的时候,再开始动手。

  但没想到美洲的船只回来了。

  虽然红薯、玉米、土豆、花生之类的作物并非刚开始就那么高产,然而它们的优点就是并不需要占用耕地。

  像红薯、土豆和花生,野山坡、菜地边角料、田埂旁甚至是砂粘型土壤都能种植,只要浇点水,不去管它都能自己长起来。

  哪怕这样不能保证产量和质量,可广而种植的话,对于目前的大宋来说,绝对是一个巨大的生产力提升。

  如此一来,就能够保证国内在开始解决三冗问题的时候,不会因为其它问题而内乱。

  万一在动军队利益的时候,引发军队叛乱的话,朝廷一来有钱有粮食可以安抚,二来不用担心大量的农民起义,造成军队和农民共同爆发,让国家左支右绌。

  所以趁着生产力大幅度提升,百姓安居乐业,国内不稳定因素彻底解决的时候,对三冗问题动手,就是最好的选择!

  “但此时船只尚未靠岸,即便带来了能提升生产力的东西,也要花时间推广下去吧。”

  赵祯为难道:“是不是该缓缓。”

  “不,缓确实要缓,但缓的不是不做事,而是先做一些事情,边提升生产力,边为将来做好铺垫。”

  赵骏对二人说道:“就如同我们能有现在,是先铺垫了打赢了辽国和西夏,老范仗着打了胜仗的威望,才能把考成法和新政推广下去一样,现在做好铺垫,就是为了将来对军队、对冗官和冗费动刀。”

  “什么铺垫?”

  赵祯忙问。

  “要裁减军队,就必须先建立军队!”

  赵骏举起了一根手指头:“第一,我们必须先培养一支绝对忠诚于我们的部队,这支部队数量至少要几万人,而且都是精锐之士,统兵的将领必须常在军营里训练,必须是我们能够信任的人!”

  赵祯顿时沉思起来。

  军队其实一直在他手里,挑选一支数万人的精锐部队并不难。

  从西北军当中抽调就是了。

  但后者就难办了,这严重违背了宋朝将领非战时领兵的要求,恐怕一旦做了,百官们便马上弹劾不止。

  “你有什么想法?”

  赵祯问。

  “老范、张亢、狄青、张玉、折继闵、郭遵、周美、张岊、王信、范恪、杨文广等等,都是能信得过的人。”

  赵骏思索道:“我的想法是,这支部队就放在汴梁,让老范和张亢做主将和副主将,然后老范和张亢作为文官,平时就上朝,训练的时候也要去训练。”

  他继续说道:“比如这支部队是五万人,分成十个部分,每个部分有一名信得过,能打仗的将领带五千人,将领常驻于营中,防止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问题,保证军队战斗力。”

  “而且这支部队还配备最好的新式武器,比如火炮、燧发枪,正好咱们的燧发枪已经设计投产,加上钢铁源源不断地制造,新的火器装备将马上迎来冷兵器迭代。”

  赵骏看着两个人,目光冷厉地说道:“未来裁军、淘汰老弱、严查吃空饷喝兵血,一旦有人鼓动军队造反,这支部队将迅速出击,平定一切祸患,哪怕辽国和西夏来犯,有一支已经建立起火器的强大军队,也不用担心安全。”

  “这”

  赵祯刹那间就犹豫了起来。

  这一刀果然先砍自己。

  第一个动的就是他的利益啊。

  若是如此,这就意味着这支军队将会脱离自己的掌控。

  虽然名义上肯定还是他下旨,枢密院发兵。

  但那些将领常在军中的话,这些士兵将成为这些将领的私兵。

  到时候一旦这些将领依靠自己平日威望,带士兵造反的话,恐怕又要重蹈五代十国的覆辙。

  所以在大宋皇帝攥兵权攥在骨子里的情况下,这件事还真让赵祯犹豫不决。

  “老哥,你在犹豫什么呢?”

  赵骏皱眉道:“我不可能让人能掌握五万部队,老范和张亢平日里都上朝,要调兵也必须要有你的虎符,下面的将领只能掌握5000人,难道你还怕他们能造反吗?”

  范仲淹觉得这个办法不错,也劝道:“是啊官家,只要我们能掌握一批精锐的士兵,就再也不用担心内忧外患的问题了。”

  “老哥,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啊,做人还是要果断一点,想想秦始皇,想想汉武帝,想想李世民,你难道不希望自己成为千古一帝,成为新时代奠基人吗?”

  赵骏再次劝道。

  赵祯咬牙道:“好吧.朕自是信任大孙和范卿的,此事就全由你们去做!”

  “嗯。”

  赵骏点点头,严肃地说道:“第一步控制自己的军队之后,那就真要开始搞大改革了。到时候大裁军、清查军队人数之类,都要动很多人的利益,就要看我们能不能顶住这个压力了。”

  这也是为什么赵骏一定要等生产力提升上来,才能搞改革冗兵的缘故。

  一旦大裁军,那么社会上就会立即多几十万士兵,这些人如果不给他们分发田地,或者给他们找一个生计,很有可能就会变成不稳定因素。

  但大宋荒地多的是,可哪那么多水利设施去搞灌溉?

  庆历年间,蔡襄还上书,说汴河水利设施多年无人修缮,以至于京城以及河南府明明应该沃野千里,却是有数万倾荒地,白白浪费了土地。

  所以赵骏认为,趁着现在朝廷还有钱,干脆就把大量的军队裁撤,要么雇佣他们去修水利设施,挖建运河,以工代赈。要么给他们一些土地,让他们去种植粮食,总比待在军队,继续躺着拿钱损害国家财政强。

  而这一切的前提是,在触动军队利益的情况下,他们手中有一支可以打仗的军队,来镇压一切可能存在的叛乱!

  赵骏。

  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!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63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63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