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九十六章 赵骏是小霸王_人在大宋,无法无天
笔趣阁 > 人在大宋,无法无天 > 第一百九十六章 赵骏是小霸王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一百九十六章 赵骏是小霸王

  人在大宋,无法无天正文卷第一百九十六章赵骏是小霸王杨崇勋,将门出身。

  爷爷杨守斌,宋太祖赵匡胤时期的龙捷指挥使。

  父亲杨全美,宋太宗赵光义时期的殿前指挥使。

  他本人于宋真宗时期得到重用。

  当时入内副都知周怀政打算谋奉宋真宗为太上皇,逼宋真宗传位赵祯,被杨崇勋得知,告诉了丁谓。

  丁谓诛杀了周怀政,自此杨崇勋一路升迁,历任马军副都指挥使、殿前都指挥使、振武军节度使,拜宣徽南院使兼枢密副使,最后官至枢密使。

  只是随着丁谓倒台,赵祯慢慢掌权,杨崇勋这样靠丁谓上台的枢密使自然成为眼中钉,被当时的御史中丞范讽弹劾,罢为地方知州。

  但此人毕竟曾经做过宰相之一的枢相,而且到地方担任知州,也是以同平章事、河阳三城节度使权判知州,地位非常高。

  可以说,即便是到了地方上,杨崇勋凭借着以前的身份以及“同平章事”的职衔,那也是比一路转运使更厉害的存在,地方官吏无不巴结,在一州一路称王称霸还是没什么问题。

  只是没想到的是,此人在的陈州位于京西北路,手却伸到了淮南东路来。不过史料记载,“崇勋性贪鄙,久任军职”,陈州又与亳州、寿州邻近,倒也许能够理解。

  甚至赵骏怀疑,最近这段时间,多有县令被杀人灭口,就是这个杨崇勋在幕后指使。也只有此人行伍出身,身边或许藏着那么一支几十上百人的小军队。

  查清楚了淮南路贪腐大案的真相,接下来的事情自然也就顺理成章。

  赵骏立即下令,逮捕这些涉案官员。

  他亲自坐镇淮南路,继续在淮南路、江浙路等地担任官员的涉案人员,全部派人去捉拿。

  如果是已经调到了北方,那就将名单送到政制院,让朝廷派人去。

  很快时间到了六月份。

  这段时间赵骏依旧是在淮南路调研,走遍了数个州,巡查大宋基层的农业经济情况。

  而朝廷这边却是忙得要死。

  首先是西北那边战事愈发频繁,之前说过,虽然历史上李元昊是在公元1038年,也就是明年才开始入侵,然后被迎头痛击打回去。

  但在这之前,他就不断派边境的党项与羌氐部落袭击宋朝边州,小规模的战争一直就没有停过。

  范仲淹那边加紧修筑城池、训练士卒、开垦边田,因此朝廷这边就需要筹集大量辎重,将这些物资统统送往边关,导致这段时间汴梁的米价都涨了不少。

  其次是政制院那边正在推行全国官制改革的事宜,新成立的部门要统统在全国各地的路、州、县建立分部,比如大理寺代表的法院,要在路建立类似于省高级法院,在州建立市中级法院,县建立基层法院。

  只是这样直接开始也不行,所以经过半年筹备工作之后,政制院决定在大宋各路先进行试点。在各路先建立起大理衙门,在各路的治所成立,暂时管理各路的诉讼案件。

  也就是说,原本各路各州各县的县衙、州衙判决的案子,如果案件人员要进行上诉的话,就需要到各路的大理衙门提出诉讼,重新审理。

  而刑狱司这边的职能则改成了监察院,目的自然是为了分地方县衙和州衙的审案权力。

  等将来大理衙门和监察院继续往下设立州厅和县局,那从此以后,案件的审理将彻底与知县、知州无关。县衙的查案权交由县尉,监察权由监察院,审理由大理寺,完全做到公检法独立。

  最后自然是赵骏那边频繁地反馈的问题,包括赵骏记录的地方情况,百姓生活现状,大量需要改进的地方,都是政制院这边要忙碌的重点。

  所以这段时间老头们是忙得团团转,六十九岁的老头盛度在某一次加班后差点猝死过去。

  别以为这些事情工作量不大,实际上除了这些事以外,老头们还得忙全国的政务。这相当于在原来本就沉重的工作上,又加大了他们的负担,自然让他们有些受不了。

  要不是赵骏在离开之前改革了大宋官制,大大缓解了宋朝官员效率低下的问题,很多事情都只是政制院给出意见,具体实行交由下面的部门去做的话,老头们还像以前那样事事亲力亲为,怕确实会累死。

  六月十一日,开封府皇宫崇政殿外,赵祯刚刚去了一趟后宫,现在正在回书房的路上。

  这段时间他收敛不少,已经慢慢从游戏、和电影当中戒了出来,倒不是不玩了,而是进行了严格的时间规定。

  比如今天一天的政务处理结束之后,赵祯就会召集众人在崇政殿内一起看看笔记本里的科普知识,等老头们下班回家,他才利用有限的时间稍微玩两把,绝不贪多。

  合理规划时间,工作之余不忘娱乐和生活,比以前只知道沉迷游戏和要强得多,算是劳逸结合,下了班也能稍微放松放松。

  正是暮夏,天气晴朗,太阳高高挂起,照着大地一片炎炎炙热,令人即便站在阴凉处也是汗流浃背。

  赵祯缓缓从后宫廊下的林荫处向着崇政殿而去,面色略带着喜悦,因为从去年九月底曹皇后和张美人怀孕后,到如今已经八个多月,快九个月了,再过一个月左右就该分娩。

  两个孩子生产时间应该不超过两周,这样他就能同时得到两个子嗣,只要其中任何一个是健康的男婴,那么他历史上无后的事情将会彻底解决。

  这对于赵祯来说,自然是天大的喜事。

  看望了后宫,赵祯一边和王守忠闲聊着,说着诞生的孩儿该起什么名字之类的话题,一边迈步走,刚到崇政殿门口,就看到了吕夷简等人已经咋子门口候着。

  “诸卿今日又有要事吗?”

  赵祯见众人齐聚,便走过去纳闷道:“是西贼又来侵扰?还是地方上有什么政务?”

  “都不是。”

  吕夷简上前,拱手说道:“是汉龙来信了。”

  “大孙终于来信了。”

  赵祯精神一振,大笑道:“都快一个多月未给朝廷写信,朕还以为大孙把咱们都忘了。正好朕也有好消息告诉他啊,皇后和张美人马上就要生产,他又要多两个先祖了。”

  好家伙,什么伦理笑话?

  赵骏知道了,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。

  众人腹诽了一句,吕夷简等人就跟着赵祯踏入了屋内。

  穿过崇政殿外面大厅,走入里面书房内室,赵祯坐到了书桌后,让大家也坐下。

  如今崇政殿取代了原来观稼殿,成为众人开小会的地方,所以这里常年设了多把太师椅,用来开会议事之用。

  等赵祯坐下后,他才环顾众人说道:“这次大孙又在信里说些什么?”

  “有三封。”

  吕夷简简述了一下说道:“第一封是写他在这些天深入民间,探察的关于地方有司胥吏与百姓之间存在的诸多问题。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63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63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